close

不知大家是否看過這篇報導, 台大醫學院教授嚴孟祿也是台大婦科重量級醫師,   還出書介紹過"常見的婦科腫瘤",  十分擅長腹腔鏡婦科手術, 而且嚴醫師對人和善,  總會用輕鬆且淺顯的語言化解女性朋友說不出口的問題.

這篇時報周刊報導值得參考, 認識一下辛苦的婦科醫師!!
 
 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許多研究論文指出腹腔鏡手術由於傷口小、出血少、恢復快等優點,目前已經是婦科手術的主流。台大教授嚴孟祿更針對巨大腫瘤研發出二段式腹腔鏡手術,為婦科腫瘤病患提供一線新的曙光。

  54歲的黃小姐過去是個人人羨慕的超級營業員,從事證劵業的她每個月經手的金額上看百億。在工作領域上,她可以掌控自如,戰無不克,但卻一直無法掌握自己的身體... 。10多年前,她便查出自己患有子宮肌腺瘤,約有8、9公分大,每次生理期一來就停不了,大量的經血不僅讓人坐立難安,有時量大到她甚至不敢出門,並導致貧血、疲勞、心悸、掉髮等現象,氣血兩虛。光鮮亮麗的背後,她的人生是蒼白的。

像黃小姐這樣的女性,絕非少數。據估計台灣35歲以上女性,約有五分之一深受子宮肌腺瘤所苦,雖然不會致命,卻讓不少女性月月難安。「子宮肌腺瘤是婦產科常見的問題,會造成婦女厲害的經痛、經血過多、頻尿、便秘、不孕等症狀。」台大婦產部主治醫師嚴孟祿進一步說明。

 

腹腔鏡手術考驗醫師專業

  隨著醫療技術愈來愈進步,想要解決子宮肌瘤的問題,除了傳統的開腹手術,還可以選擇技術性較高的腹腔鏡手術,但腹腔鏡的技術性高,考驗醫療團隊的技術與專業。

與子宮肌瘤共處10年的黃小姐,便是在「百大良醫」中,找到專長腹腔鏡手術的嚴孟祿,徹底解決了這多年的隱患。

  黃小姐的手術十分成功,傷口才1、2公分,原本的巨大肌腺瘤被切成兩半,再分開取出,只流了少許的血,可見醫術之精湛。黃小姐形容自己根本感覺不到有開刀,精神、體力都很好,而且也沒有想像中的麻醉後疼痛。

  成功解決了多年的「心腹大患」,黃小姐的人生重獲「自由」,為了表達感謝,她特別請先生送了一份大紅包給嚴孟祿,卻當場被退掉,黃小姐不死心,回診時再送錢,又被拒收,「當時有些尷尬,但嚴醫師說他只是盡醫師的職責而已,堅持不收錢,像他這樣正直、有醫德的好醫師真的很難得。」黃小姐從此成為嚴醫師的忠實粉絲。

感同身受,一腳跨入婦科領域

  近年婦產科醫療糾紛頻傳,全台婦產科鬧醫師荒,但嚴孟祿卻堅守崗位,擔任「女性腹腔的守護者」。當年會一腳跨入婦產科,嚴孟祿不諱言自己念高中時,母親便是罹患子宮經血過多疾病,導致健康受到嚴重影響,讓他切身感受到「婦女病」的危害,而且醫院面對的幾乎都是老、病、死,婦產科卻多了生命誕生的喜悅,讓他台大醫學系畢業後堅定走上婦產科醫師這條路。

  初任婦產科主治醫師時,看到有許多婦女遭受子宮頸癌之苦,當時攻讀博士的嚴孟祿時就選擇以子宮頸癌的防治為研究主題,找出最具效率的篩檢模式,並積極參與衛生署抹片政策的制定,多年後也證實有效率的篩檢模式能大大地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。踏入婦科腫瘤診療迄今近30年,嚴孟祿平日除了忙碌的門診及手術,同時也是台大醫學院的教授,白天看完診後,晚上挑燈夜戰、繼續做研究,並積極研發各種造福病患的新手術方法,如:特別針對巨大卵巢腫瘤所專研出新的腹腔鏡手術方式。

巨大卵巢腫瘤的新曙光

  過去往往因為巨大腫瘤佔據患者大部分的腹腔空間,造成腹腔鏡手術施行困難,因此巨大卵巢腫多半是以剖腹方式切除,在女性患者肚子上會留下一個大大的傷口。嚴孟祿專研構思後,發展出結合術中細胞學檢查的二段式腹腔鏡手術,解決了這個老問題。

  曾有一位25歲未婚的陳小姐,下腹隆起像懷孕5個月大,經腹部超音波掃描,發現有一20公分大、內有毛髮、牙齒及液態油脂的卵巢畸胎瘤,腫瘤邊界已超出肚臍。嚴孟祿表示,在進行腹腔鏡手術時,他先做術中細胞學檢查,從下腹直接穿刺套管,刺到囊腫內抽出其內的液體送到實驗室,確定囊腫內沒有惡性細胞後,再繼續抽出囊腫內液體,使囊腫縮小,之後便可以像一般卵巢的腹腔鏡手術,剝離囊腫,再將剩下好的卵巢組織縫合,術後兩天就可出院。聽起來並不十分特別的手術,卻帶給許多患者莫大的幫助,陳小姐說:「嚴醫師是讓我重生的救命恩人!」

  現在的台灣的女性晚婚又晚產,生活方式、飲食生活及環境的改變,讓很多女性有子宮肌瘤、肌腺瘤等疾病,雖然醫療科技發達,但關心自己的身體,有問題不要諱疾忌醫,才能降低罹病致命的風險!

以病人為中心 

  無論醫療科技如何進步,醫師還是影響診治重要的關鍵。57歲的李媽媽在嚴孟祿的門診做例行性抹片檢查,在嚴孟祿的細心診治下發現很難早期發現的卵巢癌,迅速接受治療處理,讓她幸運躲過一劫。「嚴醫師很願意傾聽病人講的話,而且看病非常細心,還會不斷幫病人加油打氣,讓病人很相信他!」嚴孟祿表示人命關天,醫師必須清楚知道自己不是上帝,抱持「以病人為中心」的態度,對每個細節如履薄冰,不能鬆懈。

 

轉載自 時報週刊2017.3特別報導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跳跳魚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